如何对治禅修中的5种过患
浏览: 次
背景色: 未选择
八种对治
首先,行者必须能认知、辨识这些过患是什么,然后应用对治方法去铲除它们,这称为铲除五种过患的八种对治。
如同前面所叙述的,意识总共有八种,这八识又称为“主要的心”。在这些意识之内会发生转化或变化,这些变化称为“心识事件(心所)”,它们有时候可能是好的,有时候可能是不好的。这些心识事件也可以由五蕴的观点来曲述,五蕴分别是色蕴(形相之积集)、受蕴(知觉之积集)、想蕴(认知之积集)、行蕴(心识事件之积集)及识蕴(意识之积集),这描述了发生于“主要的心”之内的变化。在行蕴的分析中,总共有五十一种不同的心识事件(五十一心所),包括怠惰、忘却教导等等。五种过患是心识事件,而八种对治也在五十一种心识事件之内。
第一种被提及的过患是“怠惰”,这是一种力量特别强的禅修障碍,有四种心识事件可对治怠惰。
第一种对治方法是具有禅修的愿力或兴趣。这表示行者喜欢禅修,而且很高兴的禅修。我们也可以说,行者对禅修产生执着。但是,这种执着是好的、是正面的,所以,我们使用“愿力”这个字,因为“执着”这个字通常含有负面、有害的意思。在藏文里,“执着”依正、负面意义而分为两个字:“洽帕”是不好的、负面的执着,通常翻译为“执着”或“贪执”;“摩帕”是好的、正面的执着,通常翻译为“愿力”。如果某个人喜欢偷盗,并对偷盗产生执着,这就是“洽帕”——负面的执着;如果某个人想要帮助别人或修持佛法,并对此产生执着,那么,这就是“摩帕”,因为这种执着对自己及他人都有利。就行为造作者所持有的“我必须做这个”的想法而言,这两个字的意义似乎是相同的,但是“摩帕”的立意是帮助,“洽帕”的立意是伤害。“洽帕”这个字也含有“困住”的意思,所以行为者停留在所在之地,无法到达更高的地方,因此,这个字意味着对个人发展的阻碍。如果这种执着是针对诸如禅修的正面事物,那么,它会带来正面的结果。如果一个人喜欢禅修,那么他将会去禅修,这自然会消除怠惰的障碍。可是,有时候执着的事物并不是正面的,它将不会带来任何利益。例如,我接到一封来自南非的信,写信的人说她非常喜爱她的猫,但却失去了它。这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猫,她就是无法忘记且不停的思念着它。这是一个无利益的执着的例子。我们需要的是对有利益的事物的执着,也就是我们所称的“愿力”。
第二种对治是“热忱”。如果一个人具有修持的兴趣及动机,那么他就不需要强迫自己修持禅定;修持的热忱将会自然地产生。
第三种对治怠惰的方法是“虔信”。虽然这类似于前一种对治方法,但愿力表示行者对某件事抱有大愿望,虔信则表示对某件极有价值的事物具有大信心。
第四种对治方法可直接称为“驯服”或“训练良好”,也可译为“柔顺”或“顺应”。这表示行者的心随时都准备好要禅修,行者不会想说:“唉,我现在必须准备做禅修了。好困难啊,禅修真是一件辛苦的事!” 若缺乏“驯服”之身与心的柔顺性,行者不会得到真正的“止”,而只是一种心的专一状态。我们可以迫使心费力的专一,但是,当我们具有禅修柔顺性时,心会自然而不费力、专一的安住。这种及前面三种对治方法,将可铲除“怠惰”的过患。
第五种对治方法是“觉知”,可矫正“忘却禅修教法”的过患。行者住于一种禅定状态中而不会忘记所得的教法。
觉知具有三种特征:第一,行者的心是敏锐及清明的,因此不会忘记教法。第二,虽然行者的心非常敏锐及专注,但并没有许多念头升起,因为禅修是非概念性的,所以不会有许多念头升起,而且心自然专一不二安住在一个对象物上。第三,因为行者具有信心与信任,并具有因训练良好所产生的柔顺性或顺应性,禅修变成一种愉悦的经验,具有一种舒适、安乐的感觉。行者的禅修所具有的这三种特征,使禅修教法不会被遗忘。
第三种过患是“昏沉与亢奋”。首先,行者必须觉知亢奋或昏沉在禅修中出现了。当他发觉其中一种情形出现时,那么他就应该加以对治。
有三种方法可铲除“昏沉或亢奋”。首先,当行者经验到昏沉时,他可以观想自己心中有一朵四瓣的白莲花,莲花的中心有一个白色的球,然后想像这个白色的小球往上移动到头顶、到顶发的高度,然后到离头顶上面四指宽的高度上;当亢奋或太多念头产生时,行者则观想心中有一朵倒置的四瓣黑莲花,莲花中间有一个黑色的小球,想像这个黑色的小球往下移到坐垫的高度,再到坐垫四指宽的距离处而进入地里。第二种对治昏沉的方法是张大眼睛往上看,并同时绷紧身体;要消除亢奋时,则眼睛半闭的往下看,并放松身体。对治昏沉的第三种方法是在一个明亮的地方禅修,把所有的窗户打开,使房间明亮、清凉,并穿着轻盈的衣服;对治亢奋时,房间应该温暖、比较黑暗,而行者应该穿厚衣。
第四种过患是“对治不足(不作行)”,当行者在禅修当中经验到昏沉或亢奋时,他并没有加以对治,当这种情形发生时,行者将落入昏沉或亢奋的掌控,显然无法迈向开悟。当行者觉察到昏沉或亢奋在禅修当中出现时,他应该谨记对治的需要,并勤勉的应用对治方法将之驱散。所以,应用适当的对治方法将可消除对治不足的过患。
第五种过患是“对治过度(作行)”,这表示当五种过患都没有在禅修当中出现时,行者应该不做任何事情,而只是安住在禅定状态中,这么做将可消除对治过度的过患。
总而言之,这八种对治方法可以消除五种过患。
♡ 喜欢 (0)热点推荐
精华推荐
- 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
- 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
- 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
- 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