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看待念佛中出现的种种境界
浏览: 次
背景色: 未选择
有居士在拜佛时身体震动,又见到黑暗中有光晃动。大师提醒他,这是过度提神所导致,并建议他以后礼拜课诵,只须志诚恳切,不必过于提神。闭着眼睛念佛容易昏沉,如果不善用心,还会出现魔境。因此,念佛只要不东张西望,不必闭上眼睛。眼皮垂帘(就象佛像的眼睛那样微闭)心就能沉潜不浮动。
念佛时头顶痛痒,感觉头上象有东西在摩顶或头皮牵住等现象,都是念佛时心火上涌造成的。倘若眼皮垂帘,心向下想,则心火不上升,不舒服的感觉也会消失了。千万不要把这些现象当作工夫,但也不必害怕它是魔境,只管至诚专心地念,并想自己在莲花上坐着或站着,观想所坐的莲花。
假如不敢想自己在莲花上坐立,只要朝脚底下想,心火上炎的问题很快就会好,久而久之,虚浮的习气自然消失。这种现象多半是由于躁妄,还没怎么用功,就想成就。不懂的人还以为是自己修行有工夫,最终着魔发狂。念佛出现好境界也不欢喜,恶境界也不恐怖,越害怕,邪神必趁机扰乱,而一旦动了欢喜心,正念就将失去。平常念佛,不能太急,急了会伤气,伤气也会使人产生震动。也不可过于缓慢,太慢了气接不上,同样会伤原气。
有人念佛追求环境寂静,大师指出,念佛应当静闹一如。在静中念,不怕周围起纷扰;在闹中念,这颗心仍然保持安静,不因闹而生憎恶,这样就不会有魔事发生。念佛产生悲痛的情绪,也是善相,但不可经常这样,否则必着悲魔。这些现象都是不善于用心导致的,应当一心静念,经常在人多的场合念,这些奇怪的现象都将渐渐消灭。
有居士说,自己念佛时见到发光的现象。大师警告他,千万不要以为是圣境现前,否则恐怕会招来魔鬼附体,最终无药可救。究其原因,在于我们从无量劫来,结下的怨业无量无边,冤家债主想来报仇,却由于念佛人有念佛的修持功夫,不能直接下手。
而念佛人一旦想得好境界,冤家债主就得其便,显现发光等境界,令他起欢喜心,以为自己修行功夫到家,甚至认为已成圣道。这个妄念不断坚固,最终将失去正念,魔鬼侵入,令他颠倒发狂,佛也不能救。世间用功修行而发狂的人,都是不注重息除妄想、摄心正念;反而还没怎么用功,就想成圣。
整天妄想圣境,象喝毒药一样昏乱,说些天旋地转,神奇鬼怪的胡话,其实都是自己妄心召来的魔鬼在兴风作浪。应当教他一心念佛,除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外,心中一概不许生起其他念头,这样自然就如长空雾散,天日昭彰。对于此类境界,不要自以为是。
假如之后又出现类似情况,应当既不欢喜也不恐惧,境界自然消失。
大师观察一位居士的根性,应当是宿世修习禅定的人,今生念佛得到感应,比如临睡时眼前现白光,礼佛时见到佛像悬立于虚空。但大师还是提醒他,虽然这些属于善境,也不可贪着。并举出明朝虞淳熙在天目山闭死关静修,得到了先知神通,能预言天人的阴晴祸福。
他的皈依师莲池大师听说后,写信斥责他,说他陷入魔境,他这才悬崖勒马。真正修道人,不要说这种境界,就算真的得到五种神通,尚且要置之度外,才能得漏尽通;一旦贪着,就很难继续上进,甚至会退失堕落。
又有居士谨小慎微,夜半念佛,眼前出现一个金甲神,吓得不敢念了,唯恐是魔境。大师感慨说怎么无知到这种地步,偶尔见到异相,就怕得不敢念佛,心就失去正念。幸亏不是魔现,倘若是魔现,魔正好趁他不敢念佛之际,进入他的心窍,令他着魔发狂,丧失正念。
既然害怕是魔现,更应该认真恳切念佛,魔才无容身之地。正如光明来临黑暗荡然无存,正来邪就灭,怎么能因为害怕魔现反而不敢念佛?自己的对治方法完全不用,听凭魔来侵扰。好比担心强盗要来,自己先将守护家兵撤到远方,这难道不是替强盗作掩护,让他没有畏惧,任意抢劫一空吗?
应当守住自心空无一物,以此清净心念佛,自然不会有一切境界。即便出现魔境,我以空空之心,不生惊惧地念佛,魔必自然消灭。
倘若在念佛时,忽然显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,只要心存正念,不妄想执着,明白所见之像唯心所现,虽历历分明,并非心外之物,而是心地清净自然显现,比如水清则月显,没什么奇特,完全不生夸张欢喜,反而更加专心念佛。
这样的人,不要说佛境现前有利益,就连魔显现,对他也能产生利益,因为他不取相执着,心能归一。佛现则心更清净,魔现则心仍然清净不执着,魔也就不能侵扰他,心更加清净,道业得以增进。
念佛之人,只要至诚恳切,一心正念,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。心若归一,见佛见境界也不妄生欢喜,以免得到一点点境界就满足,产生退惰;没有境界也没什么欠缺。心未归一,急着想见佛见境界,这样的人不要说所见的是魔境,即便真是佛境,也会因他妄生欢喜而受损,所谓生欢喜退惰,难以受益。
应当至诚念佛,不要希求见佛见境界。修净业的人,不执着任何境界,也就没什么境界发生。倘若一心想见境界,境界就会越来越多。现今邪魔外道太多,切不可对他们抱着好奇心试探心。只要有此心,必定被他引诱,一旦进入其牢笼,将丧心病狂。
总之,大师指出,魔境与胜境的差别,在于境界与佛的经教是否符合。真是圣境,则令人一见,当下心地清净,毫无躁妄取着之心;若是魔境,则见此境界,心不再清净,反而生起执着躁妄的心。另外,佛光虽然极其明亮但并不耀眼,如果光太过耀眼,就可以断定不是真佛。
境界来了,只要用“凡所有相皆虚妄”的道理检验,如果是佛现,会更加清楚;是魔现,只要保持心不执着,境界将消失退隐。这是检验真伪的大熔炉。
印光大师永怀录
♡ 喜欢 (0)上一篇:未得一心前,不萌见佛之念
下一篇:末法时世,邪魔外道不胜其多
热点推荐
-
印光大师:凡属危险大病,多由宿世现
佛为大医王,普治众生身心等病。世间医士,只能医身,纵令著手成春,究于其人神识...
-
娑婆世界的苦,一刻也住不下去
原文: 娑婆之苦,不可一朝居。当通身放下,一心念佛。并劝眷属一心念佛。从前之事...
-
印光大师简介
印光大师,于夏历十一月初四日卯时,念佛见佛,在苏州木渎灵岩寺关房坐化生西。大...
-
印光大师:今人念佛,多多都是不肯认
原文: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(即三昧也),斯为第一。所言心,口,耳悉令清...
-
末法时世,邪魔外道不胜其多
末法时世,邪魔外道不胜其多。此韩魔子,不问彼之如何修持,只一五教大同四字,即...
精华推荐
-
印光大师简介
印光大师,于夏历十一月初四日卯时,念佛见佛,在苏州木渎灵岩寺关房坐化生西。大...
-
每个人进入佛门都各有因缘
原文: 人之入道,各有因缘。近来甘肃一弟子,名郑哲侯,年六十四岁。六十以前,见...
-
净业者如何处理专修与圆修的关系
修行唯随己身分而立功课,非可执一以论。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,回向往生一法耳...
-
杀业之结,唯食肉最为酷烈
原文: 旷观古今,治时少而乱时多,纵令大治,亦不过百数十年而已,其故何哉。良由...
-
念佛需恭行,切忌好高骛远
现在的人好高骛远,有点小聪明,就忙着参禅、学相宗、修密宗,总把念佛看得没用。...
- 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。
- 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。
- 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。
- 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